第 46 本《悉达多》
简介
《悉达多》并非是佛陀的故事,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,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。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,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。抛下过去,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,找寻心中的声音,追逐名利,经历友情,品尝爱情。不同的是,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,看似宏大,确是每个人无法回 避的问题。
黑塞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,正如本书副题“一首印度的诗”,因不得而知的原因,此副题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回避了。为了尽可能表现黑塞的诗意,我们选择从德文直译,尽管我们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这种诗意,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。
本书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复强调——亨利·米勒的最爱;影响了包括电台司令在内的许多名人雅士;在六十年代美国掀起过阅读黑塞的热潮,大学生们人手一册等等。 但如书中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所述,智慧无法分享,它可以被发现,被体验。 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这本小书,请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。 愿你在读了悉达多的故事后,也能有所感悟,并开始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。
感悟
《悉达多》 赫尔曼·黑塞 38个笔记
◆ 点评
2024/3/3 认为好看 读完感觉对自我是很有触动的一本书,一开始以为是偏佛教哲学理论的一本书,但感受却不一样,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努力认识到探究内心世界及反思行动的一本书。但可能因为自身原因书中很多观念没有悟懂,需要时间和阅历的消化吸收吧,期待再次读这本书,也就是所谓的“轮回”,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呢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悉达多,一个婆罗门之子,本来是典型的贵族青年,为了寻找内心的“阿特慢”(一种称之为心灵或内在自我圆融统一的境界),成为沙门,走上寻找自我之路,经历过出世又入世再出世和人生几个阶段(求知、苦行、迷失、平和),多次觉醒后,终于和心中的那个“乔达摩”相遇和解,成为了一直苦苦追寻的自己,找到智慧与和平吧
所以说,悉达多为了自己一生的思考与追寻,在少年时期违背父亲的意愿,毅然而然从婆罗门之子到沙门(求知阶段);青年时期悉达多在沙门 3 年多的修行,培养了他斋戒、等待、思考(苦行阶段),在世尊佛陀乔达摩的交谈后并未选择皈依门下,原因是“知识可以分享,智慧无法分享,它可以被发现,被体验。智慧令人安详,智慧创造奇迹,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。这是我年轻时发现,并离开老师们的原因”;中年时期悉达多因为喜欢上迦摩罗堕入尘世,忘记修行,沉迷酒色犬马之中(迷失阶段),还好最终幡然醒悟,继续追寻自我;晚年时期成为摆渡人,后面经历了情人去世、儿子离开、船夫劝解、河水悟道,悉达多终于真正觉悟(平和阶段),成为了那样“这微笑安详、纯洁、微妙,或慈悲,或嘲弄,充满智慧,和乔达摩的微笑一致”的自己。悉达多一路在追寻,一路也都在告别,从一开始告别双亲,告别朋友和老师,告别佛陀,告别挚爱,告别旧我。这也许就是告别后的重生吧。正如本书译者所说:“这些残酷的告别或许是人生真相,或许是获得神性自我,获得对万物、对人、对世界更为广大的宽容与爱的必经之路。我看见佛陀。他光明圆满,神圣温柔。”
总之,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“在我们人生的进度条上都会经历一段迷茫又慌乱的时期,认清是一个过程,或早或晚,认清所处的世界不难,认清内心的自己才是一辈子的课题吧。”和“你的心灵就是整个世界,然而,真正的自我究竟在哪里?”所以,我们是否应该努力认识自己,探求自我内心世界的快感呢? 当然,也可以像悉达多说的那样:“我曾质疑很多东西,可现在我只需要用爱来看待世间一切事物。”
◆ 第一部
“禅定是什么?什么是脱离肉体?斋戒是什么?什么是屏息敛气?那不过是逃避‘我’,是暂时从‘我’的折磨中逃出来,是对生命的虚无和痛苦的暂时麻醉。这种逃避、麻醉,即便是驱牛者也能在客栈中找到。他只消喝上几杯米酒或发酵的椰子奶就能忘掉自己。他将感受不到生活的痛苦,他被暂时麻醉,在米酒的杯盏间昏沉入睡
2024/3/2 发表想法 也许这就是修行和悟道同样重要,悟道是修行的结果。就好像我们常说懂得了很多道理,依然过不好这一生,实际上你根本没有懂这个道理(缺少修行) 或者只想不做是前进的最大障碍吧
悉达多不是驱牛车夫,沙门也不是酒鬼。酗酒者可以被麻醉,他可以获得短暂的逃避和休憩,但当他从幻觉中醒来时会发现一切依旧。他没有成为智者,没有积累知识,也没有进入更高的境界。”
但是你这勤勉之人,要警惕多谋善断及口舌之辩。无论辩辞美或丑,聪慧或愚蠢,总有人赞许,有人鄙夷。你从我处所听之法义并非我之辩辞。它的宗旨并非为求知好学之人阐释世界。它另有他图;它的宗旨乃是济拔苦难。这就是乔达摩的法义,别无其他。
佛陀缓步离去。他的目光和神秘的微笑永远镌刻在悉达多的记忆中。“这般目光和微笑我从未见过;如此行走、端坐之人我从未见过。”他想,“惟愿我也有这般目光及微笑,能如此行走及端坐。如此自由、神圣、隐晦,又如此坦率。如孩童,又饱含秘密。只有潜入自己最深处的人才能有这般诚挚的目光和步伐。无疑,我也将潜入自己之最深处探寻。”
2024/3/2 发表想法 他开始寻找内心的自我了
“佛陀劫掠了我。”悉达多想,“他劫掠了我,但他馈赠得更多。他夺走了我的朋友,那曾经信奉我,如今信奉他的朋友;那曾经是我的影子,如今是乔达摩的影子的朋友。而他所馈赠的,则是悉达多,是我的自我。”
“佛陀劫掠了我。”悉达多想,“他劫掠了我,但他馈赠得更多。他夺走了我的朋友,那曾经信奉我,如今信奉他的朋友;那曾经是我的影子,如今是乔达摩的影子的朋友。而他所馈赠的,则是悉达多,是我的自我。”
2024/3/2 发表想法 也许这就是“我思故我在”。我们要用一生去诠释自己、完善自己、解读自己、思考自己吧
这位漫步的思考者自问:“你原先打算从法义里,从师父处学到什么?你学了很多,却无法真正学到的又是什么?”他最终发现:“答案是‘我’。我要学的即是‘我’的意义及本质。‘我’,是我要摆脱、要制胜的东西。‘我’,却是我无法制胜,只能欺罔、逃遁,只能隐藏的东西。当真!世上再没什么别的,像我的‘我’这样让我费解。是‘我’,这个谜,让我活着,让我有别于他人,让我成为悉达多!在世上,我最一无所知的莫过于‘我’,莫过于悉达多!”
这位漫步的思考者自问:“你原先打算从法义里,从师父处学到什么?你学了很多,却无法真正学到的又是什么?”他最终发现:“答案是‘我’。我要学的即是‘我’的意义及本质。‘我’,是我要摆脱、要制胜的东西。‘我’,却是我无法制胜,只能欺罔、逃遁,只能隐藏的东西。当真!世上再没什么别的,像我的‘我’这样让我费解。是‘我’,这个谜,让我活着,让我有别于他人,让我成为悉达多!在世上,我最一无所知的莫过于‘我’,莫过于悉达多!”
我不再苦修。我要拜自己为师。我要认识自己,认识神秘的悉达多。”
意义和本质绝非隐藏在事物背后,它们就在事物当中,在一切事物当中。
他突然清楚:他,一个已切实苏醒和初生之人,必须彻底从头开始生活。在这个清晨,在他离开祗树给孤独园,离开世尊佛陀的清晨,他已完全觉醒。他已走上自我之路
◆ 第二部
2024/3/2 发表想法 以前他对这个世界不以为意,现在他感觉到自己的渺小,开始审视这个世界和自己
所有这自古有之的一切,悉达多一直熟视无睹。他从不在场。而现在,他归属其中。流光魅影在他眼中闪耀,星辰月亮在他心中运行。 在路上
所有这自古有之的一切,悉达多一直熟视无睹。他从不在场。而现在,他归属其中。流光魅影在他眼中闪耀,星辰月亮在他心中运行。
2024/3/2 发表想法 就好像所谓的成功人士给你讲了很多大道理和方法,不管多么有用,始终不是自己的,这也是因为成功是不能复制的。只有亲身经历,才能刻骨铭心,对于自己来说,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
他曾对乔达摩说:佛陀的法义或许并非其最宝贵最神秘的东西。佛陀的彻悟纪事才是无法言说、不可传授的珍宝——这恰恰是他现在要去经验的,他现在才刚刚开始去经验的。
他曾对乔达摩说:佛陀的法义或许并非其最宝贵最神秘的东西。佛陀的彻悟纪事才是无法言说、不可传授的珍宝——这恰恰是他现在要去经验的,他现在才刚刚开始去经验的。
如果一个人扼杀了感官意义上的偶然之我,却喂养思想意义上博学多能的偶然之我,他是不会寻得自我的。两者,思想和感官,均为美的事物;两者背后均隐藏终极意义;两者都值得倾听,值得参与;两者均不容蔑视亦不必高估。自两者中均可听到内在的秘密之声。
2024/3/2 发表想法 人有两个自我,外在的自我可以享受七情六欲,内在的自我可以克制七情六欲吧
悉达多感到自己的渴望和涌动的性欲。他至今尚未碰过女人。在准备伸手去握住妇人时,他迟疑片刻。就在这一刻,他听见内心颤抖的声音说“不”。顿时,年轻妇人微笑的脸失去了全部魅力。她在他眼中不过是一只目光迷离的发情母兽。他亲切地抚摸了她的脸颊,随后移步离开这位失望的妇人,健步踏入竹林。
“或许是。”悉达多疲惫地说,“我就像你。你也谁都不爱——否则你怎会将爱当作艺术经营?像你我这类人大概都不会爱。如孩童般的世人才会爱。这是他们的秘密。”
长久以来,悉达多虽不属于尘世,却经历了尘世生色之娱。他在狂热的沙门岁月中被扼杀的感官渐渐苏醒。他品尝了财富、淫乐和权力的滋味。唯有聪明的迦摩罗深知,他内心仍是个沙门。指引他生活的一直是思考、等待和斋戒的技艺。他和孩童般的世人间彼此依旧陌生
他走过多少平庸、荒芜的路。多年来,他没有崇高目标,没有渴望,毫无进取。他贪猥无厌,餍足于可怜的嗜好!多年来,他一直在浑然不觉中试图且盼望成为世人。可他的生活却因为他怀着别样的目标和忧虑,远比那些孩童般的世人更加不幸和贫穷。由迦摩施瓦弥一类人构成的世界于他不过是一场游戏,一支供人观赏的舞蹈,一部闹剧。他唯一珍惜的是迦摩罗。他珍惜她——但依然珍惜吗?他还需要她,或她还需要他吗?难道他们不是在无尽的游戏中游戏?为这游戏而活可有必要?不,没有必要!这游戏叫做轮回,一种孩童游戏,一种或许可爱的游戏。一次,两次,十次——难道要不停地游戏下去?
他的“我”在他的圣徒气质中、傲慢中、精神性中隐藏起来。在他自以为用斋戒和忏悔能扼杀“我”时,“我”却盘踞生长着。于是他终于清楚,任何学问也不能让他获得救赎,他该听从内心的秘密之音。为此他不得不步入尘世,迷失在欲望和权力、女人和金钱中,成为商人、赌徒、酒鬼和财迷,直至圣徒和沙门在他心中死去。他不得不继续那不堪的岁月,承受厌恶、空虚,承受沉闷而毫无意义的生活,直至他最终陷入苦涩的绝望,直至荒淫且利欲熏心的悉达多死去。他死了。一个新的悉达多从睡眠中苏醒。这个新生的悉达多也将衰老,死去。悉达多将消逝。一切有形之物都将消逝。可今天他还年轻,还是个孩子。今天,他是快乐崭新的悉达多。
2024/3/2 发表想法 很多人都有分享欲,但很少有幸有这样的倾听者
瓦稣迪瓦专注地倾听。悉达多的出身和童年,苦学与探求,欢乐与困顿。船夫最大的美德是倾听:他乃少数擅长倾听之人。即便默不作声,讲述者也能感知他在安静、坦诚、满怀期待地倾听。他既不褒扬亦不挑剔,只是倾听。悉达多清楚,能向这样一位倾听者倾诉自己的生活、渴望与烦忧是何等幸运
瓦稣迪瓦专注地倾听。悉达多的出身和童年,苦学与探求,欢乐与困顿。船夫最大的美德是倾听:他乃少数擅长倾听之人。即便默不作声,讲述者也能感知他在安静、坦诚、满怀期待地倾听。他既不褒扬亦不挑剔,只是倾听。悉达多清楚,能向这样一位倾听者倾诉自己的生活、渴望与烦忧是何等幸运
我的生活也是一条河。这条河用幻象,而非现实,隔开少年悉达多、成年悉达多和老年悉达多。悉达多的前世并非过去,死亡和重归梵天亦并非未来。没有过去,没有未来。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。”
2024/3/2 发表想法 作为父母都想成为孩子的保护伞,想让孩子少受罪,以父母过来人的经验,教导孩子各种道理,想让孩子少走弯路。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保护孩子一时,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。有些路得让孩子自己选让他们自己走下去,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活法呢
人独自行过生命,蒙受玷污,承担罪过,痛饮苦酒,寻觅出路。难道有人曾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?亲爱的,你相信有人能避开这道路?或许小悉达多能,因为你爱他,你愿意保他免于苦难和失望?但是就算你替他舍命十次,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!
人独自行过生命,蒙受玷污,承担罪过,痛饮苦酒,寻觅出路。难道有人曾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?亲爱的,你相信有人能避开这道路?或许小悉达多能,因为你爱他,你愿意保他免于苦难和失望?但是就算你替他舍命十次,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!
他切实感到,对儿子盲目的爱,是一种极为人性的激情。它或许就是轮回,是浑沌之泉,黑暗之水。同时他也感到,爱并非毫无价值。它源自天性,是一种必需。爱的欲望该得到哺育,痛苦该去品尝,蠢行该去实践
悉达多回答:“你知道,亲爱的,年轻时我们和苦行僧一同生活在林中。那时,我就怀疑、背离了种种学说和老师。现在我依然如此。可打那以后,我却有过多位老师。很长时间,一位美艳的名妓做过我的老师。还有一位富商,几个赌徒。一次,一位僧人在朝圣路上见我睡在林中,停下来守候我,他也是我的老师。我向他学习,感激他。但我所学最多的,是跟随这条河和我的前辈,船夫瓦稣迪瓦。他是位质朴的人,并非哲人,但他对运命的深解有如乔达摩。他是完人,圣人。”
2024/3/2 发表想法 我们总以为只要向优秀的人学习,就可以学习到别人的智慧。其实不然,我们最多只能学到他们的知识,智慧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体验、去尝试、去获取、去领悟得到吧
“我并未说笑。我说的是我的认知。知识可以分享,智慧无法分享,它可以被发现,被体验。智慧令人安详,智慧创造奇迹,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。这是我年轻时发现,并离开老师们的原因。
“我并未说笑。我说的是我的认知。知识可以分享,智慧无法分享,它可以被发现,被体验。智慧令人安详,智慧创造奇迹,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。这是我年轻时发现,并离开老师们的原因。
世界并非不圆满。世界并非徐缓地行进在通向圆满之路:不,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。一切罪孽都承载宽赦,所有孩童身上都栖息老人,所有新生儿身上都栖息亡者,所有将死之人都孕育永恒的生命。没人能看清他者的道路。强盗和赌徒的路或许通向佛陀,婆罗门的路或许通往强盗。在最深的禅定中存在这种可能:时间被终结,人视过往、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为同时。这时,一切皆为善、圆满和梵天。因此在我看来,世间存在的一切皆好。在我看来,死如同生,罪孽犹如神圣,聪明等同愚蠢。一切皆有定数,一切只需我的赞赏、顺从和爱的默许。这样于我有益,只会促进我,从不伤害我。我听便灵魂与肉体的安排,去经历罪孽,追逐肉欲和财富,去贪慕虚荣,以陷入最羞耻的绝望,以学会放弃挣扎,学会热爱世界。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,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,而是接受这个世界,爱它,属于它。——哦,乔文达,这就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。”
“悉达多,”他道,“我们老了,恐怕再难相见。亲爱的,我认为你已寻得安宁。而我尚未收获。敬爱的人,为我再讲几句我能领悟的话!送我上路。悉达多,我的路时常艰难,时常昏暗。” 悉达多默默地,以惯常的平静微笑望向他。乔文达注视他的脸,带着畏惧与渴望。他眼中写满痛楚,写满永恒的探求和永恒的失落。
这微笑安详、纯洁、微妙,或慈悲,或嘲弄,充满智慧,和乔达摩的微笑一致
这张脸并未改变。万千幻象从表面退去后,他的微笑平静、轻柔,或慈悲,或嘲讽,正如佛陀的微笑。
他深深地鞠躬到地,向端坐的悉达多致意。悉达多的微笑让他忆起一生中爱过的一切,忆起一生中宝贵和神圣的一切。 全书完
◆ 译后记
。称之为“诗”的考量是:诗对美的理想,诗的包容性以及该书中广泛的诗意。黑塞的语言是美的——《悉达多》是一部完全是诗的、充满歌咏性、音乐性的,光彩夺目的杰作。尽管我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黑塞的诗意,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。
伴随黑塞的书写,我也在悉达多的步履中经历他的告别:告别双亲及家园,告别朋友及老师,告别佛陀,告别挚爱,告别旧我。这些残酷的告别或许是人生真相,或许是获得神性自我,获得对万物、对人、对世界更为广大的宽容与爱的必经之路。我看见佛陀。他光明圆满,神圣温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