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6 本《了凡四训》
简介
费勇教授评价袁了凡的《了凡四训》:“因为是写给后代,就格外诚恳,拼着一切法子想把自己毕生的经验教训、一切的人生感悟教给孩子,希望他们过上好的生活。”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给子孙的家训,以毕生学识、经历与感悟为根基,谆谆讲授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道理。行善事、得善果——以入世心劝人向善、谋求磊落的生活,堪为一部历久弥新的生活方式手册
曾国藩读后,感念书中“今日种种,譬如今日生”之言,为自己改号“涤生”,并且要求曾氏子侄必读此书;胡适奉此书为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重要代表作;“民国四大高僧”中的印光、弘一师徒提倡诵读;日本阳明学家安冈正笃认为本书是“人生所能动的伟大学问”,建议天皇及首相视之为“治国宝典”;日本“经营之圣”稻盛和夫自称从本书中得到人生顿悟
阅读笔记
《了凡四训》 袁了凡 60个笔记
◆ 点评
2024/7/10 认为好看 这是一本讲解修身齐家养性、为人处世的书。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给子孙的家训,能从中感受到对子孙的敦敦教诲,娓娓道来。开头讲了作者年轻时候,算命先生给他算出了一生的命运的时间线和成就,比如哪一年考第几名、哪一年当县长、哪一年去世等。一开始他肯定是不信的,当然我也不信。但后面二十年发生的事情跟算命先生说的一模一样,都应验了。就好像我们常说的命中注定一样,正所谓“荣辱生死,皆有定数”。然后他就开始认命了,顺其自然,直到遇见云谷禅师对谈后,才知道“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”的道理,也是本书内容的核心思想吧
那如何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了,作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:立命之学、改过之法、积善之方、谦德之效。每一个方面都讲解很深入,运用儒家、道家、佛教的思想,还有算命的学问融合,给我感觉打破了封建迷信,变成生活中很强的哲学思想,不过还是需要慢慢品,信息量有点大😂。我是先看了译文,后面看了原文,我觉得顺序反了,先看原文理解再看译文相结合,我想更有豁然开朗,醍醐灌顶的感觉吧
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几句话,说是安身立命之本也不为过;一是“上思报国之恩,下思造家之福;外思济人之急,内思闲己之邪。”概括了一个人的“修身治国平天下”的理念相同吧,当一个人的格局和作为足够大的时候,我想他思想的不在是将个人利益放第一位了。二是“务要日日知非,日日改过;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于自是;一日无过可改,即一日无步可进。”和“吾辈处末世,勿以己之长而盖人,勿以己之善而形人,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。”都是讲如何个人精进和谦虚为善的道理。一个人怎么样,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得出来,相由心生也是如此。所以呀,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,不只是为了与光同尘吧。三是“有志于功名者,必得功名;有志于富贵者,必得富贵。人之有志,如树之有根,立定此志,须念念谦虚,尘尘方便,自然感动天地,而造福由我。”非常喜欢这句话,命里由我不由天的感觉。虽然我们很多时候身不由己,难免自怨自艾,但人生总要向前看,不管怎样,请你“擦干泪不要怕,至少我们还有梦”
随着年龄增长,我们可能都会认命,感慨为啥自己不如别人,难道别人就“人道我贵,非我之能也,此乃时也、运也、命也”这样吗?但每个人的命运,其实都是“造命者天,立命者我。力行善事,广积阴德,何福不可求哉?“也就是自己造作而成,每个人的福报,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吧。所以,往后余生,是否我们可以做到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呢?难说,我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😄
◆ 译序
2024/6/17 发表想法 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
千百年来,中国人最关心的人生问题,是这样两个切身的功利问题:一个是如何保平安,一个是如何获得功名利禄。但耐人寻味的是,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,既不会深入到生死、真理这样的终极层面,也不会深入到制度、道德等社会层面,而是把它们看作个人问题,是需要自己找到解决方法的问题。
2024/6/17 发表想法 期待这本书带给我的改变
《了凡四训》显示了中国人信仰体系里的另一个层面:透过自我修行创建良好的生活
《了凡四训》的价值,正在于把儒家、道家、佛教的思想,与命理风水相融汇,超越了迷信的层面,变成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
2024/6/17 发表想法 其实我感觉就是无知造成的,但有改变不了现状,有点无奈
中国人两个普遍的习惯:一是习惯于“命中注定”“听天由命”;二是当对命运有所不满的时候,习惯于向外求,向命理求,向风水求,向神灵求
每个人的命运,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;每个人的福报,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。
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,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。如果我们想要财富,想要名望,那就修炼成与财富名望相匹配的心态、思想、品德和能力。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保佑我们,除了我们自己的所想所为。平安,源于内心
《了凡四训》是一部家训,一位父亲写给儿子以及子孙后代的人生教科书。写给子孙后代,无非是希望把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心得、经验告诉他们,帮助他们少走弯路,顺顺利利地把家族一代代传承下去。中国人的人生哲学、价值观、生活方式等最能从家训里看出
最好是,只做好事,莫问前程,心安就好。
◆ 译文
2024/6/19 发表想法 这才是正确的追求。有些人追名逐利,有些人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都是可以的,人各有志,各有所求罢了,不必强求别人跟你一样,也不要随波逐流。当然也要懂得内外兼修
你有没有听六祖慧能说过,人的命运好坏,离不开人的心。假如从心这个层面上去寻找,那就没有不感应的,求不求在于自身,不只是道德仁义我们想求就能求得,功名富贵其实也是我们想求就能求得。我们既可以向内求得道德仁义,同时也可以向外求得功名富贵,内外都有所得,这才是正确的追求。”
你有没有听六祖慧能说过,人的命运好坏,离不开人的心。假如从心这个层面上去寻找,那就没有不感应的,求不求在于自身,不只是道德仁义我们想求就能求得,功名富贵其实也是我们想求就能求得。我们既可以向内求得道德仁义,同时也可以向外求得功名富贵,内外都有所得,这才是正确的追求。”
从前的那个你,等于昨天已经死了,从今以后,就从今天开始,诞生一个新的你。这个新的你,一定可以超越固有命数,是再生的义理之身。
“我们对于命运的态度,应当是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。也就是说,是竭尽所能之后的放下。又可以说,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。所谓‘修’,就是自身有过错,都应当彻底改正,永不再犯。所谓‘俟’,就是哪怕有一点点非分的企图、念头,有一点点的迁就、迎合,都应当彻底斩断它们。
第二年,参加礼部的考试,孔先生原算我得第三名,但我考了第一名。孔先生的算数不灵验了,可见命运有变数。但反省自己,我做得还不够纯粹:要么想做善事而行动却不够勇敢,要么帮助了别人但心中其实有迟疑,要么虽然勉力做了好事却言语失当,要么醒的时候能够自律,而醉的时候就放纵自己。我自己认真反省,觉得所做好事与所犯之过相比较,过要大于功,实在是虚度了很多光阴。
2024/6/19 发表想法 安身立命之本
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,要保持谦卑,要常作落寞之想;即使一帆风顺的时候,也要多多想到艰难险阻;即使丰衣足食的时候,也要想到忍饥挨饿;即使人家对自己很好,也要想想自己有什么值得人家善待的;即使家道兴隆的时候,也要居安思危;即使已经很有学问了,还是要看到更有学问的人,要意识到自己的学问其实远远不够。
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,要保持谦卑,要常作落寞之想;即使一帆风顺的时候,也要多多想到艰难险阻;即使丰衣足食的时候,也要想到忍饥挨饿;即使人家对自己很好,也要想想自己有什么值得人家善待的;即使家道兴隆的时候,也要居安思危;即使已经很有学问了,还是要看到更有学问的人,要意识到自己的学问其实远远不够。
2024/6/19 发表想法 人性都是懒惰的,习惯了舒适区,习惯了安逸就很难再去崛起了
天下聪明俊秀的人不少,有的却不能勤勉修行德性、拓宽学问,为什么呢?只因“因循”两字,耽搁一生。[因循就是守着世俗之见,按照社会的惯性得过且过,对于人生没有更高的追求。]
天下聪明俊秀的人不少,有的却不能勤勉修行德性、拓宽学问,为什么呢?只因“因循”两字,耽搁一生。[因循就是守着世俗之见,按照社会的惯性得过且过,对于人生没有更高的追求。]
改正过失的方法,第一,要有羞耻心。
第二,要有敬畏心。天地在上,我们很难欺骗鬼神。即使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做坏事,头顶的神明,也看得清清楚楚,一一记录;重则让你遭遇各种祸害,轻则让你折损现世的福报,我们怎么可以不存敬畏之心呢?
第三,是要有勇猛心。一般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,不能进而改正自己的过错,大多是因为因循守旧,得过且过,畏难退缩。因此必须发奋振作,不要犹犹豫豫,不要消极等待,要立即行动。小的过错,就像芒刺钻进了肉里,应当迅速剔除;大的过错,就如毒蛇咬了手指,应当赶紧砍掉手指。有一点的迟疑,都可能丢掉性命。《易经》说得好,风雷相助,象征增益,君子因此看见善行就一心向往,有了过失就马上改正。
有的会心神闭塞、头昏健忘,有的会无缘无故就心烦意乱,有的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会消沉沮丧,有的听到正确的言论就会闷闷不乐,有的帮助了别人却招来怨恨,有的甚至会口出狂言、失去理智。这些都是作孽之相。一旦出现这类状况,就必须奋发图强,痛改前非,千万不要耽误了自己的前程
2024/6/25 发表想法 善行得善果吧
我们讨论行善,不应该只是看行为本身,还要看这个善行是否会有弊端。不应该只看当前,还要看到长远。不只要看个人的得失,还要看对天下大众的影响
我们讨论行善,不应该只是看行为本身,还要看这个善行是否会有弊端。不应该只看当前,还要看到长远。不只要看个人的得失,还要看对天下大众的影响
2024/6/25 发表想法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,好心也有可能办坏事,坏心不一定不能做好事的
善事是正,恶事是偏,这个道理大家都懂。但那些好心办了坏事的人,是正中偏;那些坏心却办了好事的人,是偏中正。这是我们不可不知的。
2024/6/26 发表想法 想起了杨绛先生有一段话是我很喜欢的: 你有不伤别人的教养,却缺少一种不被人伤害的气场, 若没有人护你周全,就请以后善良中带点锋芒,为自己保驾护航。 你要知道,在这个世界,你若好到好无保留,对方就坏到肆无忌惮。
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,有各种各样的方法,大概而言,有十种:第一,与人为善;第二,爱敬存心;第三,成人之美;第四,劝人为善;第五,救人危急;第六,兴建大利;第七,舍财作福;第八,护持正法;第九,敬重尊长;第十,爱惜物命。
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,有各种各样的方法,大概而言,有十种:第一,与人为善;第二,爱敬存心;第三,成人之美;第四,劝人为善;第五,救人危急;第六,兴建大利;第七,舍财作福;第八,护持正法;第九,敬重尊长;第十,爱惜物命。
不要以自己的长处来掩盖别人的优点,不要以自己的善行去和别人相比较,不要以自己的才能去为难别人
2024/6/26 发表想法 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,哪怕就站在旁边你也会学到东西。跟优秀的人在一起,就算自己没有变成跟他一样优秀,但肯定在变好的路上
收敛才智,虚怀若谷,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一样。见到别人的过失,应当有所包涵,为他掩盖,可以让他有改过的机会,也能够让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纵。看到别人有一点点的长处值得学习,有一点点的善行值得记录,都应该放下成见,向他们学习,并要为他们赞叹且广为宣传
收敛才智,虚怀若谷,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一样。见到别人的过失,应当有所包涵,为他掩盖,可以让他有改过的机会,也能够让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纵。看到别人有一点点的长处值得学习,有一点点的善行值得记录,都应该放下成见,向他们学习,并要为他们赞叹且广为宣传
爱敬众人,就是爱敬圣贤,能够和众人的心相通,也就是和圣贤的心相通。为什么呢?圣贤的志向,本来就是想要世上的人能够各自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,各得其所。我们敬爱世间的人,并且能够让他们安稳,就是代替圣贤使他们安稳。
2024/6/26 发表想法 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,勇敢做自己就好了
人们一般不喜欢异类,乡里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,那么,善人就会成为异类受到排斥。所以,在世俗社会,善人常常难以立足。何况有才华的人又往往刚正不阿,不讲究世俗的礼仪等形式的东西,很容易受到指摘。做善事易失败,行善的人经常受到毁谤。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能够改变这种风气,辅助善人行善,这样的功德十分宏大。
人们一般不喜欢异类,乡里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,那么,善人就会成为异类受到排斥。所以,在世俗社会,善人常常难以立足。何况有才华的人又往往刚正不阿,不讲究世俗的礼仪等形式的东西,很容易受到指摘。做善事易失败,行善的人经常受到毁谤。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能够改变这种风气,辅助善人行善,这样的功德十分宏大。
韩愈说:“一时劝人以口,百世劝人以书。”[意思是我们用言语可以劝解眼前的人,用书可以劝解后世百代的人。]
崔子说得好:“恩惠不在于大小,只要救人于危急就可以了。”
通达的人,向内,舍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;向外,舍掉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,一切的东西,没有舍不得的,都可以放下。
什么叫爱惜物命?人之所以为人,是因为有恻隐之心。
谦德之效 谦虚,并不花费你的钱,为什么不自我反省呢?
2024/6/28 发表想法 关于谦虚想到了贾樟柯在《贾想‖》说到过:只有在广阔中行走过,才能知道人的渺小。只有在历史中神游过,才能知道人生的短暂。行走和遐想,会帮我们清空身外之物,发现自我之小。持续的学习和思考,一直在帮助我压抑自我的膨胀。知道真理不容易在手,也就不再强词夺理。知道万物有灵,也就不再唯我独尊。一点一点,是持续的行走、读书、思考,让我变小。是的,只有谦虚才能帮我保留体面
。他很仰慕嘉善的名士钱明吾先生,便带着自己的文章去请教。钱明吾看了他的文章,没有一句赞词,几乎批评得一无是处。但是,赵裕峰不但不生气,反而心悦诚服地改进自己的文章。到了第二年,他就考上进士了。这就是谦虚使人进步。
“造命的是天,而立命的是自己。只要尽力去做善事,广积阴德,什么福泽求不到呢?”
孟子对齐王说:“大王如果真正喜欢音乐,那么,齐国也就治理得差不多了。”我认为读书人之于科举,也是一样。如果你发自内心地喜欢,有坚定不移的志向,那就一定能够获得功名。
◆ 原文
“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。
类有福相,余福薄,又不能积功累行,以基厚福;兼不耐烦剧,不能容人;时或以才智盖人,直心直行,轻言妄谈。凡此皆薄福之相也,岂宜科第哉。
《书》曰:“天难谌,命靡常。”又云:“惟命不于常。”皆非诳语。吾于是而知,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,乃圣贤之言。若谓祸福惟天所命,则世俗之论矣。
汝之命,未知若何。即命当荣显,常作落寞想;即时当顺利,常作拂逆想;即眼前足食,常作贫窭想;即人相爱敬,常作恐惧想;即家世望重,常作卑下想;即学问颇优,常作浅陋想。
远思扬祖宗之德,近思盖父母之愆;上思报国之恩,下思造家之福;外思济人之急,内思闲己之邪。
2024/7/1 发表想法 跟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不谋而合,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,只有复盘的时候才会审视自己做的好不好,做的对不对,如何改进自己,不断的努力完善自己吧
务要日日知非,日日改过;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于自是;一日无过可改,即一日无步可进;天下聪明俊秀不少,所以德不加修,业不加广者,只为“因循”二字,耽阁一生。
务要日日知非,日日改过;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于自是;一日无过可改,即一日无步可进;天下聪明俊秀不少,所以德不加修,业不加广者,只为“因循”二字,耽阁一生。
《易》曰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”
何谓半、满?《易》曰:“善不积,不足以成名;恶不积,不足以灭身。”《书》曰:“商罪贯盈。”如贮物于器,勤而积之,则满;懈而不积,则不满
随缘济众,其类至繁,约言其纲,大约有十:第一,与人为善;第二,爱敬存心;第三,成人之美;第四,劝人为善;第五,救人危急;第六,兴建大利;第七,舍财作福;第八,护持正法;第九,敬重尊长;第十,爱惜物命。
吾辈处末世,勿以己之长而盖人,勿以己之善而形人,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。收敛才智,若无若虚;见人过失,且涵容而掩覆之。一则令其可改,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。见人有微长可取,小善可录,翻然舍己而从之,且为艳称而广述之。凡日用间,发一言,行一事,全不为自己起念,全是为物立则,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。
君子所以异于人者,以其存心也
何谓劝人为善?生为人类,孰无良心?世路役役,最易没溺。
韩愈云:“一时劝人以口,百世劝人以书。”
何谓敬重尊长?家之父兄,国之君长,与凡年高、德高、位高、识高者,皆当加意奉事。在家而奉侍父母,使深爱婉容,柔声下气,习以成性,便是和气格天之本。出而事君,行一事,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。刑一人,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。事君如天,古人格论,此等处最关阴德。试看忠孝之家,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,切须慎之。
福有福始,祸有祸先,此心果谦,天必相之,
凡天将发斯人也,未发其福,先发其慧。此慧一发,则浮者自实,肆者自敛。
“造命者天,立命者我。力行善事,广积阴德,何福不可求哉?”
有志于功名者,必得功名;有志于富贵者,必得富贵。”人之有志,如树之有根,立定此志,须念念谦虚,尘尘方便,自然感动天地,而造福由我。